提到自己第一次采訪創業公司CEO的經歷,閔夢蝶覺得“被虐成渣了”。她評價自己“蠢萌、無知而窘迫”。但也就是這樣,閔夢蝶打開了“新世界”的大門。
閔夢蝶是上海交通大學材料學院2015級研究生。4個月前,這個戲稱自己是“純種工科生”的姑娘加入了“創業JIA”團隊,成為學校創新創業氛圍中的一個活躍分子。
在以工科專業見長的上海交通大學,創新創業的血脈一直在交大校園流淌和傳承。這里是國內培養互聯網創業者最多的高校之一。餓了么、攜程網、觸寶輸入法、百姓網、Teambition……這些人們生活中常用的互聯網服務,都是由上海交大校友創業而成。
然而對于大多數師生而言,他們只知道大批校友活躍在創新創業和創投領域,為催生更多新技術、新產業、新業態做出貢獻。但當自己想投身其中時,很難找到資源的入口。
2016年11月,“創業JIA”帶著最初“服務有創業意愿的在校學生,種下‘創業家’精神”的使命上線了。他們希望將上海交大相關的創新創業資訊、活動、人物報道在這個平臺上呈現。在最初設置的內容板塊里,包括了基于學校豐富校友企業資源的創業觀察,創新創業領域的行業資訊,以及大量的創業活動。
隨著粉絲里出現越來越多教授、校友、投資人、孵化園區管理者,團隊發現新生的“創業JIA”成為了一座橋梁--連接創業人才與企業、創業公司與資本、創新成果與市場,成為這些資源的“微信客戶端”。他們為此重新設置了“創業JIA”的英文標語--Powered By Insights,Bridging The Future(賦以遠見,連接未來)。
“我們希望‘創業JIA’是上海交大創新創業信息的‘中央廚房’,是創業生態圈的線上入口。”主編張錫璐解釋道,“Joint(協作)、Innovation(創新)、Adventure(冒險)的縮寫,這是‘JIA’的英文全稱,也是創業者的真實寫照。”
“中央廚房”不僅將信息傳遞到用戶指間,更用創新創業的精神影響了采訪一線的校媒人。他們用自己的視角觀察校園里的變化,也在與創業者的“交手”中收獲成長。
閔夢蝶承認,在踏進創業公司采訪,真真正正地與創業者面對面之前,自己對創業“沒有什么特別的了解,就是覺得創業者很厲害很厲害”。她的第一個采訪對象是“校園司令”的創始人兼CEO曾佛春。在上海交大的學生中,“校園司令”幾乎是一款無人不知、無人不用的移動平臺。原本以為對“校園司令”的熟練使用能讓自己順利完成采訪,但當她聽著曾佛春談及大數據遠景,并將時下備受追捧的創業公司的歷史和優缺點信手拈來時,還是感覺“驚呆了”。
“成功的創業者們不僅在各自的專業領域掌握核心科技,也熱愛合作和運營,盡管他們的個人特質不同,有的人像是天生的運籌家,而有的人對行業發展判斷準確一針見血。”這是采訪對象帶給她的直接感受。
目前的“創業JIA”運營團隊有20人,2015級本科生舒天楚在其創立之初帶著自己參與校園媒體的經驗加入,是位“元老”成員。舒天楚認為,因為采訪對象大都是已經從學校畢業的成功創業者,與在校的風云人物不同,每一次對話給自己帶來的不僅有新思維碰撞的新鮮感,更有對未來職業發展甚至是人生道路的思考。
“今天下午去采訪北斗交大新能源的CEO黃寧軍,他說‘缺點即優點,活力即死穴’,有些感觸:辯證地去看待一個事兒吧!”這是樓建坤2月22日晚上發的一條朋友圈,那時他剛剛結束對黃寧軍的采訪回到寢室。作為團隊的中堅力量,寫稿仍是一件辛苦的事。“單是采訪后回去整理寫稿,就要花費3到4天的時間”,樓建坤解釋,理解受訪者提到的專業名詞,提煉有效信息并加工,審核編輯,則通常需要一周的時間。
“創業JIA”的主編張錫璐是媒體與設計學院2013級本科生,也是平臺的創始人之一。她坦承與自己交談過的創業者中,“別樣紅”的創始人兼CEO黃曉凌讓她印象最為深刻。她覺得對面的采訪對象仍是關注母校發展,語言樸實的學長。
“學長幾乎不用什么形容詞,說得最多的就是‘還不夠好’。”張錫璐覺得自己從黃曉凌身上學到了重要的一課,“情商高不是指技巧,而是體現在對他人發自內心的尊重、感恩和謙遜中。”在張錫璐看來,那些成功的上海交大創業者,不僅是起早貪黑的耕耘者,也是懂得感恩的回饋者。
3個月來,“創業JIA”已經采訪了21位創業者,每周推送信息兩到三次。和團隊的所有成員一樣,張錫璐對“創業JIA”的運作情況充滿信心,“如果滿分是100分的話,在我心里‘創業JIA’永遠99分,永遠閃光,也永遠在進步。”(上海交通大學 費梓錚 中國青年報·中青在線記者 馬宇平)